舒缓心理压力 维护身心健康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2-12-03   浏览次数:436

喂,你们听说了吗,涪陵区职教中心一个中年女教师在课堂上制止学生打牌的时候,遭学生辱骂,这老师十分气愤,两节课后,突发心肌梗塞死了。” 

真的呀,太可怕了!

现在的学生呀,越来越难教,现在的老师也越来越难当了!

唉,我最近也不知是怎么了,晚上总是睡不着觉,总感觉有什么东西堵在心头。

 “对,对,对,我也是,我现在都有点害怕进教室了,看到班上的调皮学生,居然感到害怕……”

 这是2007610,当听说涪陵区职业教育中心一个语文教师遭学生恶毒辱骂后,突发心肌梗塞死在学校这条消息时我们几位同事的对话。

  当今的教师,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从教已经有30多年的邱淑琦老师感慨地说:家长向教师要分数,校长向教师要升学率,教师在群体中要争面子,面对学生要讲良心……现在的老师越来越不好当了。北京市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的调查也显示,目前93%的中小学教师感到当教师越来越不容易,压力很大。调查中发现,近60%的教师觉得在工作中烦恼多于欢乐,70%的教师有时忍不住要生气发火。我国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组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51.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的教师存在中度心理障碍,2.49%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而且,初中教师、女教师、班主任和毕业班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相对更为严重。

    教师的心理健康不仅是其完成正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前提,也是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保障。从心理学角度上来说,心理产生问题或症状的最核心表现就是情绪上的反映。而不良情绪主要的表现症状是焦虑、抑郁、不安等。从调查结果来看,中小学教师产生焦虑、感到疲劳、不安等不良情绪比例都很高。同时,调查还显示,不少老师会把自己的不良情绪带入课堂,影响教学质量。这就说明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小视。

   专家分析说,中小学教师群体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是因为教师的压力过大。调查也证实了这一点:58%的教师表示,由于感到压力过大,他们经常会出现焦虑情绪、强迫症状。

   教师的压力究竟来自哪些方面呢?经过走访了一些教师,查阅了相关的一些事例,结合自己的经历,笔者认为,教师的压力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压力来自社会的沉重期望。

  升学率当之无愧地成为罪魁祸首。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值越来越高,面对家长的望子成龙和学校的以升学率论英雄,以及社会的沉重期望,不少教师往往载不动许多愁,如不及时加以有效的疏导,长此以往,势必会使心理不堪重负。

   2、压力来自繁重的教学任务和超负荷的工作量。

 朝九晚五,一天工作8个小时,这种在一般人看来很正常的工作时间安排,对于多数中小学教师来说,似乎过于奢侈了。调查中,近七成的中小学教师每天工作的时间都超过8个小时,27%的老师认为自己是超负荷工作。更有45%的老师认为自己的付出超过了回报。近来不知何故我开始变得脆弱、多虑,老是担心教不好课程,担心教学质量上不去……总之,考不完的试,做不完的事,操不完的心,压得我透不过气来,整日心绪不宁!一位教师的这番话反映出当前在教学任务繁重、升学压力过大、工作超负荷的现实情况下,许多中小学教师真实的生存状态。

   3、压力来自社会转型期的学生。

 现在的学生,是在商品经济、网络环境中长大的独生子女一代,家庭条件普遍都不错,他们见识广,有主见,独立性、叛逆性强,社会对他们的诱惑和负面影响也挺多,面对这样的学生,对老师的要求更高了,教育的难度比过去大了许多,有效度却下降了。有时老师苦口婆心地教育半天,换来的却是学生的白眼与蔑视。所以老师们都感慨:现在的学生真是一届不如一届,越来越难教了。

   4、压力来自各种竞争。

 现在多数地区存在以升学和教学成绩评价学校、学校以教学成绩评价教师的现象。学校为了提高教学成绩,努力建立学校内部教师之间的竞争体系,按教师的教学成绩排队。更甚的是个别学校还推行末位淘汰制,在淘汰这样巨大的压力下,教学成绩的竞争,实质上已演化为教师内部的生存竞争。这怎能不使教师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呢?有的教师为了成绩自动地开始加班加点,而这样的举动对别的老师又是一个警告,于是,新一轮竞争的恶性循环开始了,这怎么不能使教师疲惫的身体雪上加霜?

   5、压力来自量化考核过细,导致教师疲于应付。

 现在中小学普遍地重视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过程管理,在指导或者考核上存在过细过死的缺点。对教师的考核管理从班级的学生出勤率、课间操打分、学生寝室的纪律、清洁等细致考评,到每周的听课次数、学生作业面批记录、指标学生的谈话记录、每学期半期期末考试成绩评比、定期的学生评教等。以前人们经常说:分数是学生的命根,而现在分数也成了教师的命根,因为考核关系着工资高低,分流下岗的危险。过细的量化考核不仅无法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反而使教师工作越来越消极,一切工作都围绕着考核的分数在运转,严重地干扰了教师工作的大方向,使本来创造性的工作成为简化的机械性劳动。

   面对教师心理压力大的现状,我认为应通过以下几种渠道来舒缓。

 第一方面,社会应主动为教师减压。对学生的成才评价标准、教师的教学评价标准进行必要的改革,不要唯分数论英雄,真正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学生观、人才观、发展观、个性观及能力观等,从而营造一个和谐有序的教育、社会环境,并在此基础上探寻真正弱化应试教育、强化素质教育的渠道。这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需要各级领导部门、社会共同努力。

 第二方面,教育管理者帮助教师化解心理压力。帮助教师及时排解压力带来的困扰,是学校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1)指导教师化解压力的方法。倍感压力的教师在提高自身修养的基础上,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环境调节法、陶冶性情法、宣泄释放法、心理防卫法等,解脱烦恼,减轻不安,以恢复情绪的平衡与稳定,化解压力,以更大的激情投身于教育事业。(2)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学校要努力创设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消除环境中容易产生压力的因素,使广大教师始终置身于一个和谐的奋发向上的大集体中,并从中汲取化解压力的力量和勇力。(3)及时疏导教师的心理压力。教师遇到从未有过的压力,我们应主动关心,帮助其认真分析原因,针对不同的教师个人的经历、个性特征等及时加以疏导。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满足他们的合理需要。

 第三方面,也是最关键的方面是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去维护。一个合格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合格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教师如何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呢?

 1.了解自己,接纳自己,改进自己。正确认识自我,包括认识自己的个性、兴趣、优点、缺点、工作能力及所负担的角色,这是心理健康的主要原则。在了解自己以后,还须进一步做到接纳自己的优点,努力改进自己的缺点,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扬长避短,根据个性特点,采用灵活的、适应时代变化的教育策略,以化解职业适应障碍,提高工作效率,比如依据自己的性格是内向还是外向,处事主观、迅速还是民主、松散等来决定自己的教学风格。如果真的是力所不及的事情,可以向同事或朋友讨教,不要过分责难自己。

  2.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压力。教师在从事教学工作时,难免有工作压力。当压力构成个人身心伤害和效能降低时,教师应学会自我调节,正视生活和工作中的挫折和困难,调整好心态和情绪,学会自我减压的方法。在注重业务学习的同时,掌握一些心理保健方面的知识,通过放松训练、转移注意、与人交谈等方法来减轻工作压力。教师要不断提高个人修养,磨练自己的意志品质,增强感受及抵抗工作压力的能力。

  3.树立终身学习理念。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对教师的职业精神及专业能力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教师要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时代的要求,必须不断学习,牢固地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与意识,将学校视为自己不断学习的场所,将教育教学改革视为提升专业能力的机会,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解决自身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有效地促成专业潜能的发挥,缓解工作压力。

  4.保持良好的人际沟通。 保持良好的人际沟通,是缓解工作压力的重要途径。沟通的好处是既能了解别人,又能从别人那里进一步了解自己。能容纳别人与自己不同的观点,这对于完善自我人格有很大的帮助。教师要掌握沟通技巧,做到与他人之间坦诚、友好、信赖、尊重、同情与理解,这样会加强人际间的互助关系,以积极的人生态度与他人和谐相处,减轻来自同事之间的压力。

  当然,缓解教师工作压力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件长期的工作,需要我们长期不懈的努力。教师的职业压力不可能完全消失,也许目前教师的工作压力得到了缓解,又会有新的压力产生。但只要我们共同努力,从内心认识到缓解教师工作压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们就会把教师的工作压力缓解到一个适当的度,进而转化为工作的动力,适应职业发展的需求,以不断的创新精神推动素质教育。这也是新课程改革下社会对我们教师的一种期望和要求。

                                                    作者:刘雪梅

原文地址:http://chinadysy.blog.163.com/blog/static/9333427320088593921857/